防隐私被偷听 谨慎授权或是普通用户仅能做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09 10:39:09
原标题:防隐私被偷听 谨慎授权或是普通用户仅能做的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包括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以智能语音助手软件录制用户谈话,再通过人工对语音做标注和反馈,以训练语音助手。这意味着使用相关产品的用户在生活中的隐私对话,可能在不经意间被这些公司“监听”。
被媒体曝光后,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日前相继表示将关停或收缩人工语音分析业务。但这种可能被监听的感觉,着实令消费者不快。
那么,从技术角度来看,语音助手“监听”用户的原理是什么?它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实现“窃听”?“窃听”到的用户谈话可能会被如何利用?我国目前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相关企业这一行为?对用户而言,又该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并保护隐私安全?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通过拾音传感器采集声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机交互方式日渐丰富。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按键输入来访问手机系统,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去控制手机系统。
从苹果Siri(苹果智能语音助手软件)面世至今,各式各样的语音助手软件层出不穷。毋庸置疑,智能语音助手软件,给用户带来新鲜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在不同场景下操作手机的便利性。
“从技术角度来看,所有的语音助手都是AI(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及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借助拾音传感器,语音助手可获取原始音频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智能化技术来实现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