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儿童网络保护立法出台 社会各方联动织密安全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4 10:39:45
“为什么生完孩子刚一出院就有早教中心来电推销?”在安徽,曾有大量新生儿住院信息出现在网上,姓名、年龄、入院日期等一览无余;在山东,有人只需花3.2万元就能买到济南市20多万条1-5岁的婴幼儿信息……近年来,儿童信息在网络上“裸奔”的事件频发,今年10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也是中国首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那么,何为“个人信息”?儿童信息保护的关键难点在哪里?《规定》出台的意义和亮点是什么?实际执行的网络运营者都需要哪些操作机制?针对这些问题,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者。
“个人信息”都包括什么?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人金朝表示,个人信息既包括个人的专属性信息,也包括涉及公民隐私的信息。他同时指出,不宜将个人信息限定为个人隐私,例如国家机关或部门为救济、救助或奖励而公示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宜将个人信息限定为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专属性信息,例如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进入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生活已经完全互联网化,所有涉及个体的信息,都可能是个人信息的范围。”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表示,从人类社会开始意识到隐私保护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的时候起,法律保护的重点集中在与个体身份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指纹、DNA等具有唯一指认性的信息。